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了全球范围内1995年-2005年十年间最新的学龄前儿童和孕妇维生素A缺乏症的流行病学数据,证实全球仍有1.9亿学龄前儿童和1900万孕妇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夜盲症和干眼症发病率依然较高,维生素A缺乏症依然是影响全球儿童和孕妇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维生素A缺乏形势严峻!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数据只包括了血清视黄醇浓度低于0.70 μmol/L的人群,未包括血清视黄醇浓度处于0.70~1.05 μmol/L之间的这部分可疑缺乏人群,而实际上存在维生素A缺乏风险的人数更多!
大家都知道,WHO将人群中维生素A缺乏症的患病率作为其在公共卫生的严重程度评价标准,针对血清视黄醇浓度低于0.70 μmol/L的学龄前儿童和孕妇,绘制了世界范围的维生素A缺乏地图。(地图数据来源于调查数据和基于回归估计的国家和地区。)
从全球数据来看,除去2005年人均GDP在1.5万美元以上的37个国家被假设维生素A缺乏不会造成公共卫生问题外,余下的156个国家中维生素A缺乏均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公共卫生问题。
从学龄前儿童和孕妇维生素A缺乏症(血清视黄醇浓度<0.70μmol/L)的患病比例来看,学龄前儿童整体患病率为33.3%,孕妇为15.3%。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40%),欧洲和美洲也有一定的影响(15~20%)。孕妇人群的维生素A缺乏集中在西太平洋、东南亚和东地中海(15~20%),美洲相对状况较好(2%)。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04年就指出:
维生素A缺乏是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婴幼儿、儿童和孕妇的健康,是影响很多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儿童视力障碍及夜盲症的发生,增加贫血的患病风险,增加因腹泻、麻疹等常见儿童传染病的患病率和死亡风险,这可能与维生素A缺乏导致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在过去的十年中,WHO营养健康与发展部组织并实施了多项计划以期降低世界各国维生素A缺乏率。
维生素A缺乏症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饮食多样性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
2、维生素A强化食品的在特定地区和人群的投放
3、维生素A补充剂的使用
维生素A强化食品的载体包括:精制糖、食用油、谷物、小麦、玉米、调味品、奶制品等,大多数的目标人群应定期大量食用这些食物,具体食物的选择会结合国家和地区、投放成本等综合考虑。
除此之外,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自主投放了维生素A强化的黄油和牛奶制品,以降低维生素A缺乏率,均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011年WHO就6~59月龄婴儿和儿童补充维生素A作为一项公共卫生策略的效果和安全性提供指导意见,并公布了《6-59月龄婴儿和儿童补充维生素A》指南。指南建议在维生素A缺乏已构成公共卫生问题的地区,将6~59月龄婴儿和儿童补充维生素A作为一项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以降低儿童的发病和死亡(强烈建议)。
许多国家在其全国卫生政策中已纳入了向婴幼儿和儿童提供维生素A补充剂的策略。提供维生素A已纳入常规健康服务项目,例如,通过设立一年两次的“主题日”,届时将补充维生素A与其他儿童生存干预措施(如驱虫或营养教育)联合实施。维生素A补充剂也常作为扩大免疫规划的一部分提供(特别是在9个月龄时,与麻疹疫苗接种同时进行)。
2009年,在超过103个重点国家中,约77%的学龄前儿童服用了2个剂次的维生素A补充剂。大多数6~59月龄婴儿和儿童对10万~20万IU的维生素A耐受良好,迄今尚无单纯因维生素A摄入过量导致维生素A中毒而死亡的病例报道。
在不同的地区和人群中,补充维生素A之后产生的效果可能不同,这可能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的程度或其他营养素的可获得性不同所致,维生素A补充干预措施应与其他可改善维生素A摄入的策略联合应用(如饮食多样化和食物强化),换句话说,食补或食物强化维生素A,不影响维生素A制剂的补充。
Cochrane Library对于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并不陌生,这一在循证医学领域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力的数据库被国际公认为循证医疗保健的最高标准,Cochrane系统评价是唯一一个拥有影响因子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其2016年影响因子为6.103。该数据库在2017年更新了6个月到5岁儿童补充维生素A预防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
分析共纳入了47项研究,涉及世界范围内约122万名儿童。报告结果显示,维生素A能够减少12%的全因死亡率(高质量证据),减少50%的腹泻发生率(低质量证据),以及15%的麻疹发生率(中等质量证据)。
综上所述,从世界范围的数据来看,维生素A缺乏依然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WHO推荐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给5岁以下儿童补充维生素A,能够降低儿童腹泻、麻疹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儿童的死亡率。
补充维生素A不应被视为专门针对资源匮乏或偏远人群的方案,更应作为普遍使用的婴幼儿补充剂,理想的维生素A补充剂应该为小剂量的日常补充。
基于以上的研究和数据,我国相关共识推荐的0-3岁的婴幼儿维生素A补充方法为每日小剂量口服维生素A 1500-2000 IU,以满足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预防维生素A缺乏症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最近,一项研究结果为“补充维生素D对健康人的骨密度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并不能降低人们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刊登在著名杂志《柳叶刀》上,一些患者因此质疑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防治的作用。那么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还要不要服用维生素D?39健康网就此咨询了广东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吴文主任。
擅长领域:李永翔,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卫计委青年领军人才,普外科行政副主任兼胃肠外科(八病区、腹腔镜外科中心)主任。国家卫计委普外科内镜质控专家,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学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安徽微创医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抗癌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分会腔镜及内镜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及世界内镜协会无气腹腹腔镜委员会委员。 1991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年7月复旦大学毕业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Diakonie医院、汉诺威医学院外科学习,多次赴美国、韩国、法国、奥地利、香港进行胃癌及大肠癌手术的学习和交流并在国际会议作大会发言。精通各类胃肠道肿瘤及非肿瘤疾病的手术治疗,对各类疝及脾脏疾病及肝胆胰疾病的外科治疗也颇为擅长,熟练掌握各类普外科手术技术,能够熟练进行胃肠道肿瘤根治、半肝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脏器切除、乳腺及甲状腺癌根治等普外科复杂及常规手术,率先在省内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腹腔镜贲门癌根治+Orvil消化道重建术、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腹胸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及经脐单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及胆囊切除、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等手术;是省内最早规模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胃癌根治等手术者,安徽省普外科领域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者,采用腹腔镜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数量和疗效处于全省领先国内先进行列,腹腔镜胃癌根治获得安徽省手术视频比赛一等奖并获中部四省(苏皖鲁豫)手术视频比赛第一名,腹腔结直肠癌根治术进入全国手术视频比赛总决赛并获得风范达人奖(全国有8名参加决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开展:胃癌根治、结肠癌根治、直肠癌根治、胆总管下段癌行完全腔镜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食管裂孔疝修补,处于国内先进行列(部分处于国内领先)。每年多次在国内外进行讲学。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包括安徽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等省级科研课题4项;主持厅级及院内项目3项。科研研究方向:胃肠道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移植免疫,目前正指导多名研究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英文论文10篇,其它英文论文2篇,最高影响因子5.4分),担任世界胃肠杂志及中华细胞与干细胞移植杂志编委。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项,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国家教育部授予“工人先锋号”,2013年获得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
擅长领域:胃肠道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出血,胃、大肠、小肠良恶性肿瘤,直肠癌,痔疮);甲状腺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腺瘤,癌);腹外疝(小肠气)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
擅长领域:各部位胃癌D2标准化根治手术、结肠癌根治、直肠癌根治手术。尤其一直从事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俗称克隆病)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肠内外营养、各种复杂性肠瘘的处理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