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80后”的年轻女性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往往忽略了自身健康。还有一些女性精神负担过重、睡眠不好、生活没规律,作息紊乱导致内分泌紊乱,都会成为乳腺疾病的诱因。而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还使女性初潮早、绝经晚,导致体内激素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环境污染、饮食污染等对年轻女性体内激素也造成不利改变,此外,晚婚、晚育、使城市女性生育时间推后,更有一些女性盲目服用减肥药物和保健品等,也可能与乳腺癌增多不无关系。
中青年女性常见小叶增生
乳腺小叶增生是中青年女性中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在这一群体中发生率大约为70%至90%。乳腺增生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以上,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首位。都市女性乳腺小叶增生主要与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有关。由于体内雌激素相对过多、免疫功能改变、内分泌失调等造成,而乳腺疼痛是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大约80%患者有乳房疼痛症状,且随着情绪和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波动。在月经前可加重,在月经来潮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也常在生气、郁闷、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
不必盲目担心小叶增生癌变
不少年轻女性疑惑:患有小叶增生、纤维腺瘤,是否会癌变?龙华医院乳腺科刘胜教授说,大约50%的育龄妇女都有小叶增生,有些病人可同时合并有纤维腺瘤。如果被查出有小叶增生,也不要盲目恐慌,应请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断。值得提醒的是,小叶增生的女性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蔬菜、少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品。
另外,良性纤维腺瘤一般不会癌变,1厘米以下也无需手术治疗。但如果纤维腺瘤过大或生长得太快,可手术治疗。建议尽量在妊娠以前治好纤维腺瘤。因为一旦妊娠、哺乳后,再进行治疗就比较麻烦了。 40多岁的女性被查出纤维腺瘤,比较少见,要仔细检查。像囊肿等可能会稍微感染、发炎,但一般不会恶变。只有不典型的增生,才被认为是癌前期癌变。建议病人可定期随访,通过医生诊断,加上超声、钼靶摄片等来帮助判别可疑病灶,最后对可疑者行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确诊病情。
定期自检、自查乳房
为了能及时发现乳腺疾病, 25岁以上女性一定要每月自查乳房。具体方法是洗浴后站在镜前检查,双手叉腰,身体做左右旋状,从镜中观察双侧乳房的皮肤有无异常、乳头有无内陷,然后再用手指指腹贴在乳房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慢慢移动,切勿用手挤捏,以免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隆胸整形的女性,除了应到正规机构进行隆胸整形外,还应定期接受体检,建议请整形外科专家和专业乳腺肿瘤外科专家一起体检。
心情舒畅、释放压力
由于小叶增生主要与内分泌不协调导致雌激素过多有关,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最为关键。此外应注意劳逸结合,学会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作息。坚持母乳喂养还可减少发病,因为哺乳可降低乳腺增生的发病率。
膏方调补治乳腺病
龙华医院刘胜教授说,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冬季膏方调养对乳腺增生、乳腺癌等乳腺疾病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乳腺增生良性疾病患者往往工作压力较大,情绪紧张,睡眠不好,有些年轻患者还长期出现便秘,并可伴有疲倦、精神不振、面色无光泽等亚健康状态,最终导致内分泌失调,甚至出现乳房结块、乳房胀痛等。
因此在膏方调养时,除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调补脾肾外,还要注意镇静安神、调理胃肠等。
重视乳腺病高危女性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母亲、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曾有乳腺癌病史者; 12岁以前月经初潮者; 30岁后生小孩、 40岁以上未孕、独身、婚龄过大或婚姻时间短者;一侧患过乳腺癌,另一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患有乳腺小叶增生或导管增生、体型过度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少女时受到辐射并长期经常有接触放射线史者;年龄40至60岁的女性等;
预防乳腺小叶增生
预防乳腺小叶增生应提倡适时结婚 (不超过28岁);生育不宜过晚 (不超过30岁);产后如无特殊情况,一定要自己为孩子哺乳;注意过好性生活,正常、和谐、均衡、有规律的性生活不仅可带来身心乐趣,也能增进夫妻感情,有助于减少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发生;
多吃果蔬、豆制品
脂肪摄入量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危险性有关,中年以上女性要多吃果蔬、豆制品。饮食宜清淡,少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多食瘦肉、鸡肉、鸡蛋、鹌鹑蛋、鲫鱼、甲鱼、白鱼、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香菇、豆腐、海带、紫菜、水果等。此外,患有小叶增生的女性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蔬菜、少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品,不要滥用保健品。
此外,佩带合适的胸罩。过紧的胸罩易压迫淋巴和血液循环,有碍乳腺健康,多运动还可降低乳癌发病率。
(实习编辑:邓婉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李永翔,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卫计委青年领军人才,普外科行政副主任兼胃肠外科(八病区、腹腔镜外科中心)主任。国家卫计委普外科内镜质控专家,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学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安徽微创医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抗癌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分会腔镜及内镜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及世界内镜协会无气腹腹腔镜委员会委员。 1991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年7月复旦大学毕业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Diakonie医院、汉诺威医学院外科学习,多次赴美国、韩国、法国、奥地利、香港进行胃癌及大肠癌手术的学习和交流并在国际会议作大会发言。精通各类胃肠道肿瘤及非肿瘤疾病的手术治疗,对各类疝及脾脏疾病及肝胆胰疾病的外科治疗也颇为擅长,熟练掌握各类普外科手术技术,能够熟练进行胃肠道肿瘤根治、半肝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脏器切除、乳腺及甲状腺癌根治等普外科复杂及常规手术,率先在省内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腹腔镜贲门癌根治+Orvil消化道重建术、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腹胸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及经脐单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及胆囊切除、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等手术;是省内最早规模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胃癌根治等手术者,安徽省普外科领域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者,采用腹腔镜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数量和疗效处于全省领先国内先进行列,腹腔镜胃癌根治获得安徽省手术视频比赛一等奖并获中部四省(苏皖鲁豫)手术视频比赛第一名,腹腔结直肠癌根治术进入全国手术视频比赛总决赛并获得风范达人奖(全国有8名参加决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开展:胃癌根治、结肠癌根治、直肠癌根治、胆总管下段癌行完全腔镜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食管裂孔疝修补,处于国内先进行列(部分处于国内领先)。每年多次在国内外进行讲学。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包括安徽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等省级科研课题4项;主持厅级及院内项目3项。科研研究方向:胃肠道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移植免疫,目前正指导多名研究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英文论文10篇,其它英文论文2篇,最高影响因子5.4分),担任世界胃肠杂志及中华细胞与干细胞移植杂志编委。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项,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国家教育部授予“工人先锋号”,2013年获得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
擅长领域:各部位胃癌D2标准化根治手术、结肠癌根治、直肠癌根治手术。尤其一直从事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俗称克隆病)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肠内外营养、各种复杂性肠瘘的处理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胃肠道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出血,胃、大肠、小肠良恶性肿瘤,直肠癌,痔疮);甲状腺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腺瘤,癌);腹外疝(小肠气)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