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实话告诉大家:黄芪是消肿“妙药”!但这4类人还是少吃为妙

2020-08-15 01:46:2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黄芪有益气效果,有助于健脾胃补气血,像一些气血两虚的女性,可以试试黄芪泡水,对改善气色、调理脾胃等都是有效果的,可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黄芪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中药,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甚至有吃过,它具有非常多功效,平时用它泡水喝,可以帮助治疗许多疾病。

当然每种药材都有食用禁忌和注意事项,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1、黄芪泡水喝,有啥作用?

说到黄芪,很多人对它的效果,第一想到的就是可以补气,帮助提升我们的免疫力以及体质

像气虚引起的出汗、脾虚导致的疲劳以及肺虚引起的咳嗽气短,都可以试试黄芪泡水,可有效改善这些症状。

黄芪还有利水消肿的功效,所以像早上起来出现的眼睑、腿部等部位的肿胀,或者高血压与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水肿,都可以试试黄芪泡水。

因为黄芪有益气效果,所以有助于健脾胃补气血,像一些气血两虚的女性,可以试试黄芪泡水,对改善气色、调理脾胃等都是有效果的,可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黄芪对缺铁性心脏病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50g黄芪煎煮成药液然后分3次服用,坚持一段时间,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等不适,促进身体恢复健康的速度。

如果将黄芪搭配其它的中药材,比如白术、防风一起煎服,对防治慢性鼻炎、哮喘、虚汗、盗汗等也有一定的功效。

上述仅仅只是一部分,总的来说,黄芪的功效还有很多,合理服用还是对人体有很多好处的。那么,好处这么多的黄芪可以长期喝吗?

2、黄芪是否可以长期喝?

黄芪性味甘、微温,它的作用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所以,对于一些有气虚卫虚、卫表不固等表现的人,可以长期服用黄芪水,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不过一次也不能喝太多,建议一次的用量不能超过15克,泡的水也不能一次性喝完,分两三次喝最好

但是如果身体健康,并没有明显的气虚体质的人群,如果长期喝黄芪水,可能致使阳气过盛、阳气过盛,会损耗津液和阴液,这样就会导致阴阳失衡。

尤其是夏天,黄芪会助阳升火,很多人会出现上火表现,如面红、心烦等。要是一些禁忌人群服用黄芪,那后果更严重。

3、这4类人喝黄芪水,是自找麻烦

? 阴虚:这类人去如果盲目服用黄芪,会助热,容易伤及阴血

? 孕期:因为黄芪属于补气之物,这类人如果盲目服用,可能致使胎儿过大,不利于生产。

? 湿热:出现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表现的人,多半是湿热,也不宜喝黄芪水,不然对病情不利,如果非要喝,要注意搭配一些清利湿热的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

? 热毒炽盛:出现满面通红、咽疼口苦、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情况的人也不宜喝黄芪水。

由上可见,黄芪并不适合每个人,所以大家最好在食用前,最好先了解清楚自己是否适合,以及食用黄芪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黄芪食用注意事项

首先,一般情况下, 不建议大家春季吃黄芪,因为该季节属于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而黄芪有固表作用,所以不太合时宜。

其次,黄芪食用时,要注意食物的搭配,一些食物如果一起吃,可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玄参,和黄芪功能相克,又或者南杏仁、杏仁也不能一起搭,不然可能引起身体不适。


最后,食用黄芪有很多的讲究,比如食用量一次最好控制在15g以,又或者人群,上述提到的人群都要谨慎食用。

黄芪好处很多,但是也不是随便吃就可以达到想要的功效,如果错误的食用它,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建议大家在食用前最好先咨询专业医师在针对性服用黄芪。

互动:黄芪水早上喝好还是晚上喝?

参考资料

[1]《黄芪水不是谁喝都好》.唐山市中医医院.2019-07-30

[2]《黄芪功效强大,但有三种情况不能喝,别再用错了!》.中国冬虫夏草网.2017-02-0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气虚体质
擅长气虚体质专家更多
  • 管梁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擅长领域:在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有特长,特别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同位素131碘治疗。

  • 连伟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垂体腺瘤的诊断和处理以及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瘤切除术,胶质瘤、脑膜瘤等颅内肿瘤以及脊髓肿瘤等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颜文伟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强迫症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