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iabetes Care杂志发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文章,对超过4万名50岁以上的中年受试者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饮食质量及心血管代谢疾病(CMD)状态分别独立地与全因死亡率相关。尤其是在无CMD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饮食质量与更高的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
该研究旨在同时调查基线时不同心脏代谢疾病(CMDs)组的饮食质量和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在基于人口的生命线队列中,40892名年龄≥50岁的非体重过轻参与者包括饮食质量和混杂因素数据入组(2006-2013年)。根据食物频率问卷数据,计算生命线饮食评分的三分位数(T1 =最差,T3 =最佳饮食质量)。定义了4个CMD类别:1)无CMD, 2) 2型糖尿病,3)1个心血管疾病(CVD), 4) 2个或2个以上的CMDs。截至2019年11月,死亡发生的月份从市政登记处获得。对总体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并按CMD分类进行分层。
在中位时间7.6年的随访后,1438名参与者死亡。在粗模型和调整模型中,饮食质量和CMD类别与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P<0.001)。在总人口中观察到饮食质量与全因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Ptrend <0.001, T2和T3 = 1.22 (1.07 - -1.41), T1和T3 = 1.57[1.37 - -1.80])。
在分层分析中,无CMD个体(T1 vs. T3 = 1.63[1.38-1.93])和2型糖尿病患者(1.87[1.17 - 3.50])的相关性显著,但单一CVD患者(1.39[0.93-2.08])或多重CMD患者(1.19[0.80-1.76])的相关性不显著。
上图表示饮食质量和CMD类别与全因死亡风险的联合关联。校正Cox回归分析结果,其余组均设无病分类的LLDS第三分位为参考组。数据为HRs和95%CI。CMD类别是互斥的;每个参与者只属于一组。
总之,健康的饮食可以有益地影响有和无CMDs的个体的全因死亡风险。特别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质量是一个潜在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该患者群体的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与该疾病相关的死亡风险,可能也是通过降低伴随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调查一个CVD患者和多个CVD患者的饮食需求,并阐明饮食对这些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高质量的饮食可以潜在地降低大多数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它对无CMD的个体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可能最大。对于有大量CMDs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定制的膳食指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李永翔,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卫计委青年领军人才,普外科行政副主任兼胃肠外科(八病区、腹腔镜外科中心)主任。国家卫计委普外科内镜质控专家,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学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安徽微创医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抗癌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分会腔镜及内镜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及世界内镜协会无气腹腹腔镜委员会委员。 1991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年7月复旦大学毕业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Diakonie医院、汉诺威医学院外科学习,多次赴美国、韩国、法国、奥地利、香港进行胃癌及大肠癌手术的学习和交流并在国际会议作大会发言。精通各类胃肠道肿瘤及非肿瘤疾病的手术治疗,对各类疝及脾脏疾病及肝胆胰疾病的外科治疗也颇为擅长,熟练掌握各类普外科手术技术,能够熟练进行胃肠道肿瘤根治、半肝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脏器切除、乳腺及甲状腺癌根治等普外科复杂及常规手术,率先在省内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腹腔镜贲门癌根治+Orvil消化道重建术、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腹胸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及经脐单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及胆囊切除、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等手术;是省内最早规模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胃癌根治等手术者,安徽省普外科领域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者,采用腹腔镜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数量和疗效处于全省领先国内先进行列,腹腔镜胃癌根治获得安徽省手术视频比赛一等奖并获中部四省(苏皖鲁豫)手术视频比赛第一名,腹腔结直肠癌根治术进入全国手术视频比赛总决赛并获得风范达人奖(全国有8名参加决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开展:胃癌根治、结肠癌根治、直肠癌根治、胆总管下段癌行完全腔镜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食管裂孔疝修补,处于国内先进行列(部分处于国内领先)。每年多次在国内外进行讲学。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包括安徽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等省级科研课题4项;主持厅级及院内项目3项。科研研究方向:胃肠道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移植免疫,目前正指导多名研究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英文论文10篇,其它英文论文2篇,最高影响因子5.4分),担任世界胃肠杂志及中华细胞与干细胞移植杂志编委。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项,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国家教育部授予“工人先锋号”,2013年获得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
擅长领域:擅长普外肿瘤(胃肿瘤、结直肠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腹腔及后腹膜肿瘤、肝胆胰肿瘤、全身体表肿瘤);肛肠疾病(严重环庤、脱肛、直肠脱垂、直肠息肉、便秘、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门狭窄及肛门成形);各种急腹症(急性消化道穿孔、出血,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破伤风等)的临床诊治和科研、教学。尤其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前切除超低位机械性保肛术(300多例)、机械性吻合技术在消化道重建术中的临床运用研究(3000多例)、环痔PPH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先后两次获暨南大学医学院级和卫生厅科技成果奖。
擅长领域:胃肠道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出血,胃、大肠、小肠良恶性肿瘤,直肠癌,痔疮);甲状腺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腺瘤,癌);腹外疝(小肠气)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