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多吃蔬菜水果有抗炎作用

2021-05-13 01:40:57梅斯医学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研究发现,植物性饮食可以起到保护肠道粘膜保护和抗炎作用。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直接影响到肠道内促炎症和抗炎症反应的平衡。除了局部免疫反应外,肠道微生物群还影响全身的免疫成分,并与越来越多的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IMIDs)有关,从糖尿病到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肠道菌群失调和相关炎症也与癌症和心脏代谢疾病有关。然而,这种关系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

由于微生物在肠道中依赖饮食底物,肠道微生物组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媒介,食物通过它发挥促炎症和抗炎症的作用。例如,动物实验证明,富含饱和脂肪、糖、盐而纤维水平较低的食物通过微生物机制,如诱导T-助手17(TH17)细胞,诱发炎症和自身免疫。

对小鼠和人类的其他研究表明,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成分,包括膳食乳化剂、抗菌添加剂和人工甜味剂等都可以通过增加粘液细菌和内毒素促进肠道通透性和肠道炎症。相反,大量摄入色氨酸和纤维通常会导致与结肠健康有关的免疫状态。

由于微生物在饮食底物上茁壮成长,有科学家提出疑问——我们是否能滋养一个抗炎的肠道生态系统呢?为此,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系的专家调查了173个饮食因素和跨越四个队列的1425人的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饮食、肠道微生物群和它们诱导肠道炎症的功能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表在胃肠病学权威杂志Gut上。

研究人员选取了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和普通人群四个队列。采用鸟枪式元基因组测序来分析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膳食摄入量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评估。进行了无监督的聚类,以确定饮食模式和微生物群。每个队列研究饮食和微生物特征之间的关联,然后进行荟萃分析和异质性评估。

结果显示,饮食模式和微生物群之间有38个关联。此外,在对健康人和IBS、克罗恩病和UC患者的荟萃分析中,61种食物和营养素与61种微生物及249条代谢途径相关。

其中,加工食品和动物源性食品始终与较高的 Firmicutes、Blautia属的Ruminococcus物种和内毒素合成途径的丰度有关。而植物性食品和鱼类则相反,它们与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共生菌和营养代谢途径呈正相关。

研究人员为此确定了与在健康和疾病中具有共同功能作用的细菌群一致相关的饮食模式。此外,特定的食物和营养素与已知的推断粘膜保护和抗炎作用的微生物种类有关。并提出了饮食影响肠道炎症反应的微生物机制,作为未来干预研究的依据。

综上,植物性饮食可以起到保护肠道粘膜保护和抗炎作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克罗恩病
擅长克罗恩病专家更多
  • 黄映淮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消化科进修,擅长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胰腺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腹泻、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病,对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Whipple病、Wilson病、P-J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罕见病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主持深圳市、龙岗区科研课题各一项,在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

  • 王晏美主任医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治疗各种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结肠炎等肛肠疾病

  • 苏琪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擅长领域:腹腔镜、结直肠癌保肛、甲状腺、乳腺美容手术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