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转基因风波怎么回事

2010-07-21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2009年末,国家农业部批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生产证书,这意味着这些品种可以大面积种植并且可以推广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有的网民愤慨地说:“民族的噩梦!”“中国成为国外转基因粮食的生死试验场!”网民反应激切出乎意料。有的学者说:“转基因的大豆、玉米、棉花有商业化种植的,但是转基因水稻还没有哪个国家进行商业化种植。”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薛达元说:“我并不反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但是,我担忧背后的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质

  2009年末,国家农业部批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生产证书,这意味着这些品种可以大面积种植并且可以推广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有的网民愤慨地说:“民族的噩梦!”“中国成为国外转基因粮食的生死试验场!”网民反应激切出乎意料。有的学者说:“转基因的大豆、玉米、棉花有商业化种植的,但是转基因水稻还没有哪个国家进行商业化种植。”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薛达元说:“我并不反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但是,我担忧背后的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质疑:“如果在全球还远未达到共识的情况下,我们贸然去进行转基因水稻大面积的商业化种植,这种‘敢为天下先’是不是也太超前了?”

  那么,“转基因”农产品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为何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就此采访了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唐伯忠。

  唐教授告诉我们,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他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一般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转基因技术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抵御杂草的能力,可以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使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出营养成分增加的、具有辅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晚熟的和具有保鲜功能的农产品。比如,含有胰岛素的西红柿、青椒,目的在于帮助治疗糖尿病;含有干扰素的牛奶,目的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1983年得以培植出来。又过了十年,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它就是可以延迟成熟的番茄作物。一直到1996年,由这种番茄食品制造的番茄饼,才允许在超市出售。 转基因食品属于生命科学产业范畴。西方国家在1990年还没有正式种植转基因作物,到了1999年种植面积已达4000万公顷。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可是真正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不到1%。这说明各国政府对此仍采取谨慎的态度,除了技术原因之外,还有生态健康和社会伦理等因素需要权衡。

  欧盟在去年4月暂停批准新的转基因农产品投放市场,今年又进一步作出决定,暂停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销售。少数自愿试种基因改良作物的农场主受到其他农场主的抗议。法国的农民甚至把水果蔬菜、牛粪倾倒在一些麦当劳快餐店门前,抗议他们出售的牛肉面包和土豆中含有转基因成分。

  就是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诸多质疑。美国和加拿大的公众对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市场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软饮料、啤酒和早餐麦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多少质疑。但欧洲的情况却不一样,阻力很大。公众对政府批准的食品新品种将信将疑。自从发生了疯牛病、二恶英污染事件后,公众更是心有余悸了。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9%的英国公众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

  据唐老师介绍,现在有些欧洲人把基因改良作物提供的食物称作“弗兰肯斯坦食物”。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谢利1918年所著小说中的生理学研究者,他最后被自己创造的怪物所毁灭。欧洲人把转基因食品称为“弗兰肯斯坦食物”,意思是转基因植物将造成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这种比喻也许夸张了一点,但他们的担忧也不是全无道理。

  反对转基因食品者的意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转基因违反自然,因而是有害的。支持派则反驳说,现今的各种庄稼早已不是原始品种,否则人们吃的蔬菜就该跟动物吃的草一样。

  第二,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们所提供的食物对人体是否安全?对这一点,支持派强调,迄今为止并无够资格的研究机构发现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但他们对长远的影响还只能作推论,一时难以取得全面的证据以服人。

  第三,过于匆忙地推广转基因植物是否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助长农民过量使用除草剂,从而使一些非主要作物受到伤害甚至灭绝。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一直把这类非主要作物当作补充食物或作为饲料。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署已发现有74种植物品种受除草剂影响而濒临灭绝。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认为,转基因农产品至少存在三个不确定性:一是转基因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二是转基因导致生物链的潜在风险不确定;三是转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

  另外,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流窜”到相近的野生植物品系中去,使之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而难以控制,或者使害虫体内产生抵御杀虫剂的抗体。另外,有些小生物吃了具有杀虫功能的转基因植物可能灭绝。支持派则指出,农业生产本身是一种有损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损害不会比传统农业更大。植物自身具备了抗虫能力,农民可以减少喷洒杀虫剂,对环境和生物保护是有利的。

  这类争论在短时间内不易得出结论。

  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指出,各国公众都有权知道转基因食品的真实情况,并可以自愿进行选择。我国从2002年3月20日起,正式实施转基因标志制度。农业部门官员表示,我国的转基因生物主要来自进口的大豆、玉米、油菜等食品原料,转基因食品以国内油脂企业生产的豆油等为主。但是市场上没有标志的现象却非常普遍,转基因产品的“身份”并没有明确标志。

  生产福临门色拉油的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自2002年6月份就对用进口原料加工成的饲料类豆粕进行了转基因标识。但是,公司所生产的大豆油有所不同,申请的转基因标识类型为:该产品利用转基因原料加工而成,但产品本身已不含有转基因成分。他认为此类产品不太好标注,到底怎么标,要看政府主管部门的具体规定。

  目前,我国另一个转基因食品的主要来源就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的各类食品,被媒体日前广泛报道的雀巢转基因食品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1月22日,国际环保团体“绿色和平组织(香港)”的一负责人说,全球最大的跨国食品商雀巢、卡夫、联合利华等,在欧洲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但在中国却没有此项承诺。专家认为,国际大公司正在转基因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它们在欧洲进行转基因标识或者承诺不用转基因原料,但是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既不承诺也不标识。日前在广州进行的一次消费者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并不知道超市中有转基因食品,而一半以上的人表示,即使转基因食品便宜一成,也不选择此类食品。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要研究生产呢?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说似乎是行得通的。比如,含有胰岛素的西红柿被食用以后,体内食物含有的胰岛素分子比较多,在消化水解过程中,吸收的也应该比较多。但是,人体的消化过程不受什么生物工程、转基因的控制,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作用效果没被肯定,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同。

  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8年,美国科学家在《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证实,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受到进一步质疑。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尽量避免吃转基因食品呢?

  要学会辨别转基因食品。如果已经加工的食品,我们无从辨别,只能通过食品包装标识进行辨别。我们无法知道谁不是转基因食品,但是我们可以拒绝购买明确标识为转基因食品的食物。其实,最好不要购买精深加工的食品,因为它如果标上的转基因的标识还好,如果明明是转基因食品却不标记呢?在购买未加工的农产品时,比如蔬菜和稻米、玉米、大豆等,尽量要挑选卖相差的,卖相越好的越要回避。因为转基因产品由于其抗性基因的作用,避免了一些虫害,长得会比较好看。当然,蔬菜容易辨认一些,稻米、玉米和大豆就难以辨认。湖北已经开始种转BT基因水稻,其大米如果不标识,难以辨认。

  由于难以避免吃上转基因食品,那么就要想办法减少它可能潜在的危害。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养成熟食的习惯,避免生吃。比如有些蔬菜如番茄,很多人有生吃的习惯,如果直接生吃的是转基因番茄,这样就把潜在的危险也吃下去了。所以,千万记住,所有的食品一定要煮熟透才吃。熟食可以让我们尽可能地避免食品可能带来的危害。

  尽管如此,大多数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持支持态度,认为是生物技术的一个进步,可以更好地为农牧业生产服务,为人类服务。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60多种动植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的日臻完善,人们会给转基因技术以及生物工程以公正、准确的说法。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食品安全专家罗云波告诉大家,老百姓对转基因食品不用担心,可以放心吃,国内至今没有一例吃了转基因食品有害的案例。他解释,目前我国的转基因技术还大都处于第一代,主要用于作物改良。第二代转基因食品是改变食品品质,比如人体需要氨基酸,就在小麦种强化氨基酸的含量。而第三代转基因食品就是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的,比如把乙肝疫苗表面抗原的基因转移到番茄里去,吃几个西红柿,我们就有了对乙肝的免疫。当然,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还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解决。

(实习编辑:潘信凝)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