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枸杞1天吃几颗最合适?

2014-07-02 00:02:15人民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枸杞子是常用的营养滋补佳品,同时作为药食两用的进补佳品,有多种食用方法。在民间常用其煮粥、熬膏、泡酒或同其他药物配伍。但枸杞子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那么,每天吃多少枸杞比较合适呢?

  枸杞全身都是宝

  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的叶、花、根也是上等的美食补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含有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具有增加白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新生的药理作用,还可降血压、降血糖、血脂。

  枸杞一年四季皆可服用,夏季宜泡茶,但以下午泡饮为佳,可以改善体质,利于睡眠。但要注意的是,枸杞泡茶不宜与绿茶搭配,适合与贡菊、金银花、胖大海和冰糖一起泡,用眼过度的电脑族尤其适合。冬季枸杞宜煮粥,它可以和各种粥品搭配,枸杞炖羊肉也是很适合冬天食用的。

  枸杞子一天吃多少为宜?

  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

  10克:明目

  15克:补肾

  30克:减肥哪些人不能吃枸杞子?

  适宜人群:

  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但一定要每天吃一点,长期坚持食用,才能见效。

  不适人群:

  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不要吃。另外,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枸杞延缓衰老等6大最佳功效

  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另外,枸杞子亦为扶正固本,生精补髓、滋阴补肾、益气安神、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良药,对慢性肝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显著;对抗肿瘤、保肝、降压、以及老年人器官衰退的老化疾病都有很强的改善作用。

  1.延缓衰老。枸杞子自古就是滋补养人的上品,有延衰抗老的功效,所以又名“却老子”。枸杞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橙子高,β-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铁含量比牛排还高。

  2.壮阳。枸杞所起到的壮阳功能令人喜出望外。

  3.美白养颜。对于女性而言,常吃枸杞还可以起到美白养颜的功效。

  4.养肝明目。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常与熟地、菊花、山药、山萸肉等药同用。

  5.补虚生精。枸杞全身都是宝,枸杞子能补虚生精,用来入药或泡茶、泡酒、炖汤,如能经常饮用,便可强身健体。

  6.抑癌防癌。枸杞对体外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文章页微信信息1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温热
  • 清开灵颗粒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对温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烦燥不安,咽喉肿痛,舌红或绛,苔黄,脉数者适宜;多用于湿热型肝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症。[详细]

    去看看 ¥13.0
  • 血必净注射液

    化瘀解毒。用于温热类疾病,症见:发热、喘促、心悸、烦燥等瘀毒互结证;适用于因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可配合治疗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脏器功能受损期。[详细]

    去看看 ¥124.5
  • 石淋通颗粒

    清湿热,利尿,排石。用于尿路结石,肾孟肾炎,胆囊炎。[详细]

    去看看 ¥4.35
擅长温热专家更多
  • 吴作君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领域:妇科、内科,不孕症、咳喘、心血管病

  • 周伟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全身各部位肿瘤的放疗计划设计和IORT 、IMRT 、SBRT等技术的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心理咨询、心理干预治疗专家。

  • 汪晓军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擅长领域: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脂肪肝和其它多种肝胆疾病的中西医治疗较为擅长,对重型肝炎、重度黄疸、难治性黄疸、肝性脑病、肝癌、肝性脊髓病等肝病难症有独到见解和治法,同时善于应用中医药治疗温热病、急慢性咳嗽、脾胃病、心病、失眠及胆系、泌尿系结石等多种疑难病证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