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炎炎夏日已开始唱主角,很多朋友或多或少会有全身乏力、疲倦,甚至失眠心烦、口舌生疮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上火的表现,那要如何预防及调理夏季上火呢?在饮食方面需要有哪些基本的原则?39健康网就此热点话题专访了中医专家韦芳宁教授。韦教授指出,“夏季上火”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从第一阶段“湿”久了,发展成第二阶段“热”久了,最后到第三阶段“上火”而成,因此夏季怕上火,就要先从祛湿祛暑入手,提前做好身体的防范。
假如在感到疲倦的同时,还有食欲不好、大便比较稀、舌苔比较白厚等症状,我们可以认为其身体湿气重。
“湿重”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体内水分比较多,比如比较胖、浮肿的人,就有可能是湿重。湿为“有形之邪”,具有沉重、秽浊、黏滞的特性,湿是下坠的表现,往往会表现为脚部水肿,去到哪都想找地方坐下来、躺下来,很容易睡着,做体检没有发现问题。这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为什么会湿气重?有两种可能:一是外湿,现在立夏、小满已过,接着就是芒种、小暑节气的接踵而来,就要进入雨季,雨季的雨水多,空气比较潮湿,因此这就是外湿;二是内湿,这是因为体内脾虚造成的,可通过调理来健脾祛湿,把体内的湿去掉,就不会感到疲倦。
祛湿有技巧 还需要健脾
老百姓往往有这类误区:祛湿还不容易?多喝有祛湿功效的汤,如土茯苓、薏米煲汤喝。
韦教授指出,单单用祛湿药材煲汤调理,祛湿功效不够,甚至不能祛湿,正确的做法是,注意健脾。
“湿气重”相当于潮湿的地板,祛湿的药材相当于一把拖把,单单用拖把拖地,地板没那么容易干,而补气健脾的药材就好比放了一台风扇,风扇一吹,地板就很快干燥了,祛湿效果很明显。
食疗药膳:
可以根据自己体质,在第一阶段“湿”时用健脾祛湿的汤药,如北芪、五指毛桃搭配土茯苓或扁豆或薏米煲汤,这样不仅会祛湿,还能补气,人体就会很精神,不会感觉那么疲倦。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近来,一种名叫黑枸杞的东西掀起了一股热潮,据说其营养价值丰富,不仅提高免疫力,基所含的花青素还能抗癌...
详情...据说,在南宋时期,有个制作油条的人特别痛恨秦侩夫妇,便用两块面捏了俩小人儿贴在一起做出了油炸烩,透着那么解气...
详情...提起泡菜,很多人自然而然想起韩剧中风靡起来的神级食材,据了解,韩国妇女几乎都有一手做泡菜的绝活,经济好的家庭不仅用大白菜加工泡菜...
详情...六一儿童节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一个节日,它的专属性会…… [详细]
饮茶也是一门学问,不仅要分季节饮茶,还要依据个人…… [详细]
肺功能失常是一种很常见的健康现象,肺功能失常引起…… [详细]
虽然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没有所谓的“处女情结”了,还…… [详细]
发烧是小儿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宝宝发烧什么情况下应…… [详细]
小满时节里,养生粥一直是作为食疗养生的手段来推荐…… [详细]
本期是由三公仔小儿七星茶联合39育儿为您推出的参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