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各式传统酱料美味又营养

2012-11-20 00:02:39果壳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酱,你喜欢吗?不管是豆瓣酱还是甜面酱,总能给我们的饭菜增添特殊的风味,不想做饭的时候,用酱拌面也很美味呀!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认为酱料能把一切珍贵食材的美味发挥出来。中式酱料种类繁多,豆酱、肉酱、甜面酱等十分丰富,每一种都蕴含着特殊的色、香、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也是传统的佐餐食品。这些酱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传统酱料的特殊风味,又进行了新工艺的改进,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

  肉酱

  据史料记载,最初出现的酱是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随着农业的发展有了多余的谷物,于是出现了以谷物为原料的豆酱、面酱、辣酱等植物性酱料。肉酱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商代,当时是以打猎所获的兽禽类为原料加入盐发酵制成的,古人称为“醢”(hǎi),根据肉的类别,在前面冠以马、鹿、兔等,如鱼肉做的酱称为鱼醢。现在的畜禽肉酱很少用肉来直接发酵的,一般都是在豆酱或面酱的基础上加入肉丁或肉沫进行调制,比如牛肉酱的制作。鱼露或鱼酱是以小鱼小虾等水产品为原料直接发酵法制得的[1]。

  豆酱

  炸酱面用的是黄酱,还要加入肉丁。

  随着农业的发展,栽培技术的进步,以栽培作物为原料的酱类产量猛增,如豆酱、面酱等。宋欧阳修《唐书?百官志》中就有记载:“掌醢署有酱匠二十三人、酢匠十二人、豉匠十二人。”足以说明,当时仅掌管帝王酱、豉的等调味品生产的组织就非常庞大,豆酱生产已具备相当规模。豆酱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霉菌,酵母,乳酸菌等的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半流动状态的发酵调味品。豆酱又称黄豆酱、大豆酱、黄酱,在广大北方地区很受欢迎,常称大酱。

  制酱的过程包括选豆、浸泡、蒸豆、制曲、接种、入缸发酵,制得成品一般为红褐色或棕褐色,鲜艳,有光泽,有明显的酱香和酯香,咸淡适口,粘稠适度。因为经过了微生物的发酵,在其分泌各种酶类的作用下发生了一系列生化反应,包括蛋白质水解、酒精发酵、有机酸发酵、脂类形成等。浓郁的香味、适宜的口感和色泽就来自于发酵生成的这些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多肽、葡萄糖等[2]。

  面酱

  吃春饼要配甜面酱。

  面酱在古代叫做麦酱,后来又称甜酱或面酱,现在多叫甜面酱。这类酱是以小麦或面粉,或某些淀粉含量高的豆类为原料制成的酱。甜面酱所用原料主要是淀粉,而蛋白质较少,因此做出的酱通常味道较甜,别具一格,色泽也相比豆酱浅些。在酱类的生产中,虽不及豆酱产量大,但有增加趋势,成为仅次于豆酱的一大类。当前甜面酱主要盛行于华北地区,是北京烤鸭的重要佐料,并借此远渡重洋,走遍世界,也是腌酱菜加工的主要酱类之一,形成酱菜的独特风味。

  米酱

  米酱颜色较浅,味道较淡。

  还有以大米做主料制酱的。米酱最早的记载是李华楠的《醒园录》,其中提到了三则做米酱法。以大米为原料制出的酱,味道较甜而色泽浅,比甜面酱的风格更为清淡。到了近代,日本人将米酱开发出了很多新种,广泛应用在各种日式拉面馆的酱汤,米饭团调料,米酱腌菜腌鱼等。

  被狗咬了,涂上豆酱!

  唐代曾把豆酱作为食疗食品,如孙思邈《千金宝要》中:“淛狗啮人,又方以豆酱清除之日三、四。”“手足指掣痛,酱清和蜜温除之。”另外在他的《外治秘要》中也说到:“用酱清和硫磺细末治疗疡疯。”日本每餐中酱汤(味噌汁)是不可缺少的,素有味噌(即米酱或豆酱)可以解烟毒,可以刺激食欲,可以治感冒等说法。不过,民间传说的科学性,还有待研究考证。

  不管豆酱是否真能治病,酱的营养价值确实很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比如豆酱每100g中约含蛋白质10.7g、 脂肪9.0g、糖类12.9g、 钙100mg、 磷130mg、 铁7.9mg、硫胺素0.06mg、核黄素0.24mg、 烟酸1.5mg,而100g牛奶中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也不过大概为3.5g和120mg。此外,豆酱作为传统的大豆发酵食品,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如抑制胆固醇、抗肿瘤、降血压、 祛除放射性物质、防止胃溃疡、抗氧化作用等[1]。这些功能与豆酱里的异黄酮、多酚物质儿茶酸、蛋白质、VB2、VB12、VE、皂角苷、 食物纤维素、类黑精等生理活性物质有关[3]。

  “发霉”的豆酱会致癌吗?

  豆酱味道鲜美,但有些人担心,豆酱是由豆子煮熟以后经霉菌发酵制成的,吃霉变的东西会不会致癌?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并不是所有霉菌都对人体有害,有些霉菌不但对人体无害,而且还能当药用,如青霉菌、 链霉菌等。

  豆酱发酵常用的霉菌有米曲霉、黑曲霉、酱油曲霉、高大毛霉等,它们对我们身体无害,而且还能分泌各种酶类,包括蛋白酶、肽酶、谷氨酰胺酶、淀粉酶系、植物组织分解酶等,其中蛋白酶和肽酶能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及多种氨基酸,淀粉酶系把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双糖、三糖及糊精等。霉菌的作用是增加豆酱的风味,且将豆酱的营养物质适当分解,易于人体吸收。因此,只要在制作豆酱过程中,没有污染黄曲霉菌或其他致病霉菌的话,豆酱是无害的, 但吃无妨[4]。

  参考文献:

  [1](1,2) 包启安 酱及酱油的起源及其生产技术,中国调味品,1984

  [2]雷宏杰等 豆酱生理功能性物质研究进展及其现存质量问题,中国酿造,2008(13)

  [3]杨荣华等. 酱油、 豆酱中褐色色素的生理功能,中国调味品, 2000, 255(5)

  [4]高秀芝等 传统发酵豆酱与商品豆酱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比较,食品科学,2009(30)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