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范志红:五个问题教你看懂饮料包装上的“糖”

2012-08-10 13:29:56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大家都说,甜饮料对健康有害,因为喝了甜饮料会不小心喝入大量的糖。可是如何才能看穿饮料中到底添加了多少糖?这些糖的概念又是怎样的?想必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并不清晰。针对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的相关问题,39健康网联系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她针对甜饮料中的糖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指导和解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营养成分表上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就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糖吗?

  范志红老师指出,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配料中原有的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的含糖甜味剂的总和。即包括了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所有人体能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品种。如果是含乳饮料其中就包括乳糖;如果是果菜汁就包括水果蔬菜原本含有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添加的糖也不仅仅包括蔗糖(白糖),还可能有果葡萄浆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此外如果添加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淀粉糖浆等,其中的糖、糊精和淀粉也算在碳水化合物当中。因此我们看到的食品营养成分表上的碳水化合物,并不只是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糖,还包括了食物原料本身带有的碳水化合物。

  二、为什么有些饮料的“碳水化合物”一栏另外标注了“糖”?糖是否是需要强制标出的?

  根据39健康网的不完全市场调查中,常见的六大类共51种饮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旁边清楚标注“糖”的饮料产品只有5个(东海堂系列均有标出),但范志红老师回答说,按我国的食物营养标签法规,没有强制要求标注其中的外加糖分,因此如果企业标注出糖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知道外加了多少糖进去,但如果不标注也并不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范老师认为即便标注,意义也不是非常大。因为果蔬原有的糖也好,还是添加的糖也好,它们都是糖。她特别提醒,在购买果汁饮料时,比起糖的含量,“原果汁含量”这个项目意义更大,所有果蔬汁饮料都需要注明这个项目。如果没有注明原果汁含量,那么就不要期待里面有超过5%的量,95%以上的糖是外加的。按相关标准,果蔬汁饮料至少要含有10%的果蔬原汁,也就是说,通常果蔬汁饮料中90%的糖分是外来添加的。

  三、有些食品添加剂里也有不少甜味剂,这些甜味剂的含量包括在“碳水化合物”中吗?

  范老师回答称,由于食品添加剂里不包括以上所说人体可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也不包括各种糖,它只包括不会升高血糖的那些非传统甜味物质,比如各种糖醇和各种合成甜味剂。除了木糖醇之外,其他甜味剂几乎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不会带来热量。因此,碳水化合物中并不包括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含量,但按照国家规定,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品种都需要在食品配料表中进行说明,但是其添加数量无需标明。

  四、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为什么没有给出推荐糖摄入量?消费者每天的糖分摄入应该在怎样的范围内?

  范志红老师指出,之所以外加糖没有给出相应标准,是因为根本不需要吃。曾经有网友提问“一辈子不吃带甜味的食物会不会影响健康”,而答案是“不会”,一辈子不吃外加的糖绝对不影响健康,只能说有利于健康。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它在食品中天然含有,有时很难区分添加的糖和原有的糖,这也是很难制定相应标准的一个原因。比如说,喝“纯”的果汁,其中的浓浓甜味是来自于水果,不是人为添加糖的结果,但一样可以喝进去大量的糖,一样可能带来肥胖,并增加糖尿病的危险。范老师建议,除了水果和水果干之外,尽量不吃任何甜味突出的食物,不喝甜饮料。即便水果和水果干也需要限量,水果推荐数量是每天200-400克(不算果皮果核),其实也就相当于1-2个大苹果的量,不是放开来猛吃,如果一定要吃人工增甜的食物,控制在每天一品的范围内(一份冰淇淋或一瓶低糖饮料)。

  五、营养成分表上有一个百分比数据NRV%,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数据对购买食物有意义吗?

  食物中营养成分占NRV的比例,是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其中意义最大的项目就是能量。通常饮料里的碳水化合物就是糖,无论是果蔬汁中的还是外加的糖,都会带来能量,所以看一款饮料产品的能量占NRV的比值很重要。占的比例越高,则越需要慎重购买。哪怕其中添加了维生素,只要能量高,就不能以含维生素为理由大量饮用。相反,饮料中能量越低,说明其中的糖越少,在喝同样数量时,引起发胖和慢性病的风险较小。

  范志红老师特别提醒消费者,在我国的食品标签通则中,饮料的营养成分可以按照100ml或者一份来计算,这就给予商家以一定偷换概念的空间。为了避免商家玩猫腻,还要仔细看一下营养成分表是按每100毫升的量来计算,还是按照一瓶(500毫升左右)或一听(355毫升左右)来计算的。有时候,由于其中所含能量(糖)太高,商家就选择用100毫升中所含的数值来做营养成分表,猛一看,会以为其中能量较低糖较少,容易误导消费者。

  看了这五个问题,想必消费者对于饮料中的“糖”了解得更多了。但了解归了解,想要健康光了解是不够的,还要真正做到管住自己的嘴,远离甜饮料,才能避免摄入多余的糖给自己的健康增加隐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徐晓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