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肉冷冻多久属正常?
根据原商业部制定的《冷库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肉类在-18℃条件下,保质储存期为10-12个月。但由于对肉类的处理方式和冷冻条件的不同,冷冻肉的保质储存期有很大的区别。营养师的建议是,无论口感和营养,鲜肉冷冻最好别超过1个月,最大限度是3个月。
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家对冷冻肉的存储期限方面没有强制性的法规,仅对冻牛肉有推荐性标准,牛肉方面可参照推荐性标准《GB/T17238-2008鲜冻分割牛肉》,此标准规定“冻分割牛肉应贮存在低于-18℃的冷藏库内,贮存不超过12个月。”但该标准是推荐性,并未强制。此外,其他肉类冻品保质期尚无明确规定,只有水产方面的规定。2005年出台实施的《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2733-2005)》强制规定,冷冻产品应包装完好地贮存在-15℃至-18℃的冷库内,贮存期不得超过9个月。
国外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对此,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人员,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阮光锋介绍称,根据美国FDA的推荐规定,新鲜肉类和禽类不超过1年,新鲜鱼类贝类不超过6个月。通常来说,常见肉类的冷藏时间都不宜超过1年。
他补充说,即使是战略储备物资,也会有时间方面的规定。我国在2007年颁布的《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冻猪肉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冻牛、羊肉原则上不轮换,每轮储存8个月左右。
家中冰箱里的冷冻肉和超市售卖的冷冻肉有哪些潜在风险?
“僵尸肉”的新闻一时间沸沸扬扬,很多人对超市卖的甚至自己家里的冻肉也失去了信心。还有人可能会质疑:虽然国家如此规定了冷冻时间,但会不会有无良商家长时间冷冻呢?对此阮光锋指出,这个担心过于杞人忧天。对于企业来说,冷冻保存肉类需要冷库、人力、电力等成本,长时间冷冻并不是一个好买卖,除非有人免费帮你冷冻保存。虽然不同厂家的产品会略有差异,但是,只要合理冷冻,还是可以保障安全的。所以,消费者也不用太担心从超市买的冷冻肉。
不过,他特别提醒广大用户,自己在家处理冷冻肉时,最好还是尽快吃完,因为如果长时间冷冻,你会发现肉会逐渐失水,口感也变差。如果实在吃不完,最好提前分装冷冻,避免反复解冻,因为反复解冻会增加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风险。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可基教授也指出,在家庭冰箱中冷冻,含肥肉的肉品不宜超过3个月;瘦肉不宜超过半年;鱼虾最好在1个月内食用,如果加一些水可以保存的时间略长一些。
如何鉴别问题冻肉?
肉制品专业人士表示,“摸上去如果软绵绵的,颜色发黄,就说明冷冻时间已经过长,这种肉肯定不能买。”如果要辨别放在家用冰箱内的肉类是否变质,可以通过闻有无异味,光泽度是否变化等情况来判断。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对冻肉有多年深度研究的孙志昶博士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鉴别出现质量问题的冻肉主要有三种方式:
1.质量好的冷冻肉瘦肉颜色多为浅灰色,肥肉和油脂则呈白色,闻起来没有异味,新鲜的冻肉凭借肉眼的观察度是可以感觉到光泽度的,闻起来也不会有异味。如果不放心,可以拿回家在锅里煮一小块,如果冻肉变质,肉汤就会变得浑浊;
2.倘若冷冻肉各部位颜色不一,用手指按压后肉色没有变化,解冻后肉质松软且没有弹性,则表示质量不佳,或为经过多次解冻的肉;
3.家用冰箱一般达不到冷库的冷冻温度和效果,冻肉长时间放在冷藏柜中仍然会慢慢变质,建议买回家的冻肉最好在一周内吃完,要看好保质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7月12日,食药总局、海关总署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指出“在今年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查获时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该通告除了传递“查获四五年前所产走私冻肉”信息外,主要是重申打击走私冻肉的态度和决心。到底肉冷冻多久属正常?家里和超市售卖的冷冻肉有哪些潜在风险?如何鉴别问题冻肉?食话实说今日为您解读:
擅长领域:直肠疾病、胃肿瘤、小肠肿瘤、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及软组织肿瘤的诊疗
擅长领域:在胸、腹腔镜方面上有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尤其对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双手多汗症,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食管平滑肌瘤/间质瘤切除术,反流性食管炎的各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各种腹腔镜脾脏手术,治疗食管、胃底出血的门奇断流术、消化道特别是胃、肠道疾病和肿瘤如腹腔镜胃平滑肌瘤切除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大肠癌、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阑尾手术,与小肠疾病有关的各种外科手术,各部位的复杂疝、切口疝及腹股沟疝的开放及微创修补术,肝胆外科如肝外胆道疾病的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息肉、胆总管结石,肝囊肿,肝肿瘤等。
擅长领域:李永翔,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卫计委青年领军人才,普外科行政副主任兼胃肠外科(八病区、腹腔镜外科中心)主任。国家卫计委普外科内镜质控专家,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学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安徽微创医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抗癌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分会腔镜及内镜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及世界内镜协会无气腹腹腔镜委员会委员。 1991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年7月复旦大学毕业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Diakonie医院、汉诺威医学院外科学习,多次赴美国、韩国、法国、奥地利、香港进行胃癌及大肠癌手术的学习和交流并在国际会议作大会发言。精通各类胃肠道肿瘤及非肿瘤疾病的手术治疗,对各类疝及脾脏疾病及肝胆胰疾病的外科治疗也颇为擅长,熟练掌握各类普外科手术技术,能够熟练进行胃肠道肿瘤根治、半肝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脏器切除、乳腺及甲状腺癌根治等普外科复杂及常规手术,率先在省内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腹腔镜贲门癌根治+Orvil消化道重建术、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腹胸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及经脐单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及胆囊切除、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等手术;是省内最早规模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胃癌根治等手术者,安徽省普外科领域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者,采用腹腔镜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数量和疗效处于全省领先国内先进行列,腹腔镜胃癌根治获得安徽省手术视频比赛一等奖并获中部四省(苏皖鲁豫)手术视频比赛第一名,腹腔结直肠癌根治术进入全国手术视频比赛总决赛并获得风范达人奖(全国有8名参加决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开展:胃癌根治、结肠癌根治、直肠癌根治、胆总管下段癌行完全腔镜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食管裂孔疝修补,处于国内先进行列(部分处于国内领先)。每年多次在国内外进行讲学。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包括安徽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等省级科研课题4项;主持厅级及院内项目3项。科研研究方向:胃肠道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移植免疫,目前正指导多名研究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英文论文10篇,其它英文论文2篇,最高影响因子5.4分),担任世界胃肠杂志及中华细胞与干细胞移植杂志编委。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项,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国家教育部授予“工人先锋号”,2013年获得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